同一物件永远都有两种释义:丈夫的照片,右手的伤疤,剧场里戏中戏的错置身份,母与子两种情境的角力。环环相扣
比什么史诗大片好太多了!卢碧云和张伐的表演是一流的。前者是够了,但后者在结尾的表演能再有力点的话,电影就能更上了一个层次
20170410资料馆,那个年代的台词就这么有趣了,黄素好像斓曦阿,念台词口齿的咬合动作总有沈眉庄上身的感觉
演员们以当时的舞台风格,戏剧化的表演和腔调,去演绎一个标准的情节剧。卢碧云的忍、张伐的怒、严俊的悔,每人各演各的戏,却没碰到一块儿去。
太假了,尤其是工人威胁不干逼迫经理道歉,匪夷所思!就凭这一情节,1星送上!!
话剧味浓了些,个别情节不可信,但整体还是一部很好看的情节剧,挺感人的,尤其是卢碧云和张伐的表演,还有蒋天流和路珊也是戏感十足,但蒋天流戏份太少了
伦理苦情戏,张伐也不像卢碧云的儿子啊。
剧本不够扎实,以《雷雨》为戏内戏外双重结构的想法很吃劲,编写与执行都很脱力——这里要特别提一下落幕打光,是我记忆中远早于《华尔街》《指环王》的存在。然而惊奇的是,近百年前被赋魅的影片,今时今日却成为祛魅的标尺。沧海之一瞬,可谓慨叹。
No.1600看太太万岁时觉得蒋天流漂亮,今次发觉比卢碧云差远了,一查卢鹓还是吴兴人,一座把王伟当偶像的城市。7.4/10
奥斯特洛夫斯基,无罪的人。年轻的卢碧云侧脸很美。
卢碧云的表演亮点。
中规中矩,但得旁窥奥斯特洛夫斯基剧作之二
太生硬,太戏剧化,张伐的演技很断裂很诡异。
不得不感叹于文华对李萍倩这样老派导演的影响,后半部分和戏中戏《雷雨》形成了巧妙的对照与呼应,使得老套的母子相认桥段生出新的火花,当然也归功于卢碧云和张伐的表演相当之好。前后虽有一些断裂,但或许也可以被认为是李萍倩两种一贯以来创作主题的杂糅导致的。张伐这个角色的“现代性”,也是彼时少见的吧。
“我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,找个工作有什么困难?”这个女的好单纯。更单纯的是未婚先有私生子,然后孩子被男人带走了。当时物质条件一般,所以人看起来都很朴素,包括富人。当时的演员看起来都很简单假真。
故事情节像雷雨,戏剧性极强,巧合冲突,赋比兴。布景舞台性,人物脸谱,善恶对立。几句台词有意思,一个愿吃童子鸡,一个愿啃甘蔗根。
想互文一下《雷雨》,可又差得太远,结局的高潮戏份尴尬得看不下去,卢碧云一直在演思念,张伐在演愤怒,只有严俊在成为一个厚颜无耻的人。剧作上不仅没有深度,连爽剧也不算。
情节追求戏剧冲突,善女遇渣男,多年重相逢。但我好奇如果结尾并非母子相认,两人的关系该如何发展?发展成恋母思子的年下恋其实并不涉及伦理道德,但挑战的是传统观念,所以被绝对禁止不予考虑?卢碧云的外形极合当下的审美观,奇了怪哉怎么在民国女星里竟不出名?倒是解放后去了台湾越老越有名气,尤其是出演琼瑶片里的奶奶,我打小就印象深刻。
发现卢碧云还活着
狗血,槽点太多昏头